写给父亲丨老去的寂寞
三月,因为阿满的到来,全家把生活的重点都转移到了广州,而阿爸却依旧固执地留在捷胜,守着那间百年的家族老厝。或许正如多年前所说的,一座老厝,是他们这代汕尾父亲的心结。却因为如此,每月一次的回家,成了我们父子倆多年来难得的相处。似乎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小城里的春天灰蒙蒙的,没有雨,如同一位强忍泪水的少女,低下的侧脸里埋着情绪。老厝的破旧在这样的境况下,也像一场挽不回的衰老,让人顿生岁月的唏嘘。倒是新房子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阿爸每天奔波于新老房子之间,把家的气息,一点一滴地从老厝带到了新家,像在完成一场历史的交接。
在家的时候我也参与到这交接中间去,和阿爸一起在这座小城穿梭,但不是童年回忆的那般——我们在后座看着他宽厚的肩膀,他开着“豪迈”摩托车,晃悠悠地在小城各处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记,有时候是带我们去看海,有时候去给我们买礼物,还有时候是为了求神拜佛。而是我们交换了位置。当阿爸第一次把车钥匙递给我。我诧异地问: “那你呢?走路回去?”似乎,对于眼前这个男人,反射弧里并不存在:他坐副驾驶这样的事。
“坐后面,你载我……”阿爸的回答里流露着一份自然而然。
当我们再一次在这座熟悉的城里穿街走巷,时间里的有些答案好像才露出了端倪。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他不惜重本买回的那辆儿童自行车,他在后山头一天天地教我们直至学会,然后接下来每年清明祭祖,我们最期待的事情是能和阿爸一起踩着自行车过去。他会一直陪着我们的左边,在那看不到尽头的山路远道中。
那一辆儿童自行车到后来锈迹斑斑实在不得已才扔掉,而我们仍在期待着,下一次和阿爸一起骑车的机会,然而却没料过,那个健硕的男子不知何时已走入人生的后半段,在那里,骑自行车已成为不可能的事。
那天到家后,阿爸忙碌着准备带到广州的月子食材,我则开始张罗晚饭,看着那简单的海鱼和猪肉,和一簇发皱的小白菜,似乎已泄露了往日三餐的鱼配肉甲,不过是猪肉白菜汤再加蒸两尾蒸鱼。随后翻找冰箱找出蚝干腐竹,就可以想象焖猪肉的模样。再用劏鸡所剩的鸡杂和粉丝,白菜汤也不是那么孤单了。至于小黄花嘛,下点藤椒和葱段,干煎后稍微红烧,必然是晚饭的主角。多年来在异乡做饭的小有积累,在和阿爸的这顿难得的二人晚饭中,竟全部派上用场。
然而春天的黄昏很短,天一下就黑了。我们老厝屋檐下的昏暗灯火中,默默无言地各自行动。阿爸只问一句:搞什么霶霈呀?两个人吃简单点就好嘛。好像这么多年他唯一不变的,就是对自己简单点,节省点。一如在家里最窘迫的时候,他省吃俭用,把所有都用来支持我们升学的一帆风顺。
那天的晚饭自然得到阿爸的满意,即使所谓的满意不过就是在我问及味道如何时,他从喉咙里挤出的“嗯”字。吃完饭他默默地上楼休息,脚步声随着楼梯的回转而上升,最后消失在阴沉的夜色里。不知是从那个角落出来浪荡的寂寞,开始陪着夜游的生灵,对这老厝里的人和事,乱撞乱碰。
在许多年前,阿公与阿爸的相处里,也有这样的寂寞的身影,闽南人的儿子与父亲之间,总是有点天然无法言表的陌生,或许并非陌生,而是男人之间的一种约定俗成。阿爸阿叔出外谋生,阿公则和阿嫲守着一宅子人,确凿地说是阿公一个人按自己的节奏,过着自己的生活——游玩、赌牌、聚会、探亲,偶尔他会应邀去做工,但那都是极其短暂的事。如今回想,这样的安好的生活,也不过满足儿女对父母的最低要求,无病无痛,安享晚年。一如曾经父母要求儿女的那般,健康快乐,快高成长。
可阿公最后还是病了,是肺病,在门楼的小房间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而我们所有的小孩都被告诫不能接近阿公,因为肺病会传染。我时常看着阿公,那个曾经清爽干净的男人,坐在昏黑的小房间的床头前,瞳孔闪烁着一丝微微的光芒,我仍旧会唤一声阿公,但阿公没有回应,他只是看着,像看着深邃又无尽的远方。
这种寂寞一直烙刻在我少年的时光里,后来阿公慢慢好。有一天罕见地可以出门,我看阿公病恹恹的虚弱的身子,穿着往日干净的衣服,却有着深深的落寞感。阿爸阿叔搀扶着他出门,在老厝的门前,在一张凳子上,阿公留下了他这辈子最后的照片。半年后的某个冬天的午后,大人们把所有小孩都赶上了楼,没过多久,阿妈就上来让我们换白衣丧服,阿妈说,阿公老了。
在罾城的闽南话里,去世会隐晦地表达成老了。或许古人早已懂晓老去和死亡,冥冥中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浓厚的未知。就像我的阿公,我一直无法知晓他那些带着决绝意味的出行的身影里,那些落寞又深邃的眼神中,到底又藏着多少不知道从何说起如何说起的寂寞呢?
一如近些年在和阿爸的相处中,他渐渐地年老力衰,渐渐地郁郁寡欢,渐渐地少语寡言,即便在我们难得的相处里。后来在江鹅的书看到:每个人面对生命的尽头,有他自己最终极最私密的寂寞,死亡对任何人而言……是隐身在黝黯之中的未知,要独自走上这样一条陌生道路,没有人能不寂寞……不得不拥抱这份寂寞,大概就是人生中最困难的一课。
这大概就是从少年到中年,我和阿爸和阿公之间,那些无法知晓也无从知晓的情愫。
本文来源:十号私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