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人社区 - 海丰人在线论坛,致力打造海丰本土文化交流平台!
标题:
海丰赤坑文祠
[打印本页]
作者:
名园老马
时间:
2024-9-10 18:20
标题:
海丰赤坑文祠
(, 下载次数: 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自古以来,赤坑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浓厚的家族文化和良好家风家教在赤坑镇的姓氏中有着流源远长的传承和发扬。赤坑镇花楼村吴姓是海丰兰巷吴族分支,保留着丰富的兰巷吴族文化遗产。兰巷吴氏祖祠中厅悬挂着三十幅先祖遗像,现因褪色现象,已模糊不堪。为保持这些海陆丰有研究价值的明清祖先遗像,我与摄像师多次往返赤坑镇花楼村探索、挖掘,再一次整理,让摄像师为这些瑰宝留下了宝贵的保存资料,为海陆丰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遗产。
在撰写先祖像的资料中发现兰巷吴氏家族是有办私塾请、学校的传统。特别是兰巷吴二十世祖允斗公在赤坑镇办文祠兴学更是一件家喻户晓之事。
(, 下载次数: 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color=rgba(136, 255, 17, 0.467)]
赤坑镇区(来源于网络)
赤坑镇青坑圩右侧有一山,山名曰:凤凰山,其取意于“有风来仪”之意,山势秀丽,来龙强劲,山前有一学校,现校名“赤坑镇中心小学”(文祠在中心小学内)。
相传清朝光绪早年,兰巷吴族花楼分支吴姓商人允斗,少年来青坑圩经商,诚信交易,广交人士,扶贫救困,积德行善,晚年时已成巨富,欲返乡土,不忍将财物悉数带走,并深知教育为国之大业,于是聘名师择地凤凰山畔建学校,落成并命名为“文祠”。遍观历史,有文庙(孔庙)、学府、学堂、学校,唯文祠命名者仅此一座。
(, 下载次数: 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海
[color=rgba(136, 255, 17, 0.467)]
丰赤坑大化(来源于网络)
[color=rgba(136, 255, 17, 0.467)]
昔日之文祠,周边青山绿水环绕,树水郁,台梯瑰丽,外观快宏,窗望青山三秀,门搅春日辉,学堂内外,美轮美奂,求学学童,济济一堂,宁心静志,舞文弄墨。
自古至今,文祠人才辈出,秀才举子,多不胜数。当今代,出自文祠学子,大学生遍读国内名校,省县市、级干部、科学家企业家,不胜枚举。如此大成,追思先贤,兴学育才深知人才乃立国之根本,如此壮举,可钦可敬。
时代变革,岁月沧桑,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学校扩建,文祠退出了学子授课求知的舞台,成为了赤坑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的队部。文祠下几十级台階,我抬阶而上,泥的台阶青苔满布,仿佛经历过年代久远的岁月,诉说着历史的往事。
站在文祠前,四处俯瞰,学校教学大楼,背靠凤凰山,朝向笔架山,四周青山环拱,溪水長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不愧为兴学育才的好地方。
(, 下载次数: 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漫步在赤坑中心小学,虽然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但却有农村独有的青翠。教室墙上的黑板黑里透亮,亮得都能照出它面前摆放的课桌椅。虽说今日来文祠是假日,学校中没有那学子朗朗读声高扬,操场上也没有那自由放荡,无忧无虑、欢声高呼的少年。但是每逢上课时,学子就是坐在这里,接受老师传授给着他们的知识,老师三尺讲台下,深入浅出、惟妙惟肖总能让那学子聚中会神,争先恐后举手回答,让偷笑声、微笑声在那肃静的教室中不时露现。在这文祠中的漫步,我仿佛回到三十几年前在彭湃中学方饭亭下学习那时的情景,耳边里不时回荡着老师们谆谆教诲和琅琅的读书声及课间的欢歌笑语,同时也感到了那校园的肃静和绿荫给了我心灵有释放开怀的机会 。
校园的生活总是那么美好迷人,总是那么充满快乐让人向往,今日在这文祠正知年少不知读书好,懂时已是中年时的感觉。
如今百年文祠依然雄伟耸立在凤凰山,允斗先祖办过私垫(海丰县志有记载),允斗办文祠,现在允斗后裔继承其先祖遗风传统也在办学校育才,可见助学兴教强国强家,造福于民的家风家教代代传承。
三间瓦房的文祠虽不再有学子琅琅读书声飞出,但它是历史的记载,岁月的留影,让人记忆怀念。
图文:吴文锋
编辑:马泽松
审核:黄晓萍
来源:善美东岸
欢迎光临 海丰人社区 - 海丰人在线论坛,致力打造海丰本土文化交流平台! (https://www.hfren.cc/)
Powered by Discuz! X3.4